Info:
2005.7.29-31 百樂門所在藝術節 (以《不道德標本》為名呈現) 2005.10.30 第 1 屆兩廳院 廣場藝術節首演
Type:
- 議題劇場
本詩劇改編、發想自台灣詩人陳克華的詩集《美麗深邃的亞細亞》(一九九七)。這本詩集中,陳克華對國族本位主義和法西斯情感的強烈批判,於當時的詩壇引發不小衝擊。演出由演員的身體即興、多媒體與詩文本之間的對話出發,進而探索現代詩與劇場結合的種種可能性。在聲音方面,再拒劇團摒棄原本中文詩歌朗誦的制式聲韻,卻又保留其「雜沓」的形式,交織以台灣小劇場語言的重複性和達達主義「聲音詩」的形式運用。 此詩化語言的聲音處理,在日後多齣劇作的排練與發展中逐漸成熟,爾後成為再拒作品美學的標誌之一:語言的作用並非僅是意義的「給予」 ,語言亦是一種「音響現象」 、意義的辯證,也是意義與意義之間的縫隙、互涉和彼此擾動。
Credit:
導演/音效設計/舞台設計:黃思農 歷屆製作人:魏念祖、陳瀚儀 歷屆執行製作:陳瀚儀、蔡宜玲 歷屆舞台監督:易揚、盧菀宜 舞台設計:陳佳慧 燈光設計:劉柏欣 多媒體設計:丁訓斌、傅萍 服裝設計:彭郁勻 化妝設計:呂馥伶 髮型設計:廖冠堯 歷屆導演助理:林宛柔、黃亭瑋 表演者:徐淳耕、黃緣文、蔡佾玲、薛儁豪